多房棘球蚴病(多房棘球蚴病 )

别名:
多房性包虫病,泡球蚴病,泡型包虫病,泡状棘球蚴病
传染性:
有传染性
治愈率:
40%
多发人群:
所有人群
发病部位:
典型症状:
肚子疼 消瘦 腹部肿块 乏力
并发症: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治疗方法:

多房棘球蚴病是怎么回事?

  1.多房棘球蚴病基本形态

  也称泡球蚴,成虫外形和结构都与细粒棘球绦虫相似,但虫体更小,长仅为1.2~3.7mm,平均2.13mm,头节、顶突、小钩和吸盘等都相应偏小,顶突小钩为13~34个。虫体常有4~5个节片。成节生殖孔位于节片中线偏前,睾丸数较少,为26~36个,都分布在生殖孔后方。孕节子宫为简单的囊状,无侧囊,内含虫卵187~404个。虫卵形态和大小均与细粒棘球绦虫难以区别。

  2.多房棘球蚴病生活史

  当体内带有泡球蚴的鼠或动物脏器被狐、狗和狼等终宿主吞食后,一般经45天原头蚴可以发育为成虫并排出孕节和虫卵。鼠类常因觅食终宿主粪便而受感染。地甲虫可起转运虫卵的作用,地甲虫由于喜食狐粪而在消化道和体表携带上虫卵,麝鼠又喜捕食地甲虫因而受染。

  3.致病机理

  泡球蚴病几乎100%原发于肝。肺、脑等其它部位的继发感染多由血循环转移而来。由于泡球蚴在肝实质内呈弥漫性浸润生长,并逐渐波及到整个肝,对肝组织的破坏特别严重,可引起肝功能衰竭而导致肝昏迷,或诱发肝硬化而引起门静脉高压,并发消化道大出血而死亡。

  致病过程主要分为泡球蚴直接侵蚀、毒性损害和机械压迫三个方面。由于泡球蚴在血性坏死、崩解液化而形成空腔或钙化,呈蜂窝状大小囊泡内含胶状物或豆渣样碎屑,无原头蚴,故肉眼难以与肝癌鉴别。此过程中产生的毒素又进一步损害肝实质。四周的组织则因受压迫而发生萎缩、变性甚至坏死,由此肝功能严重受损。加上肝内外胆管受压迫和侵蚀,可引起黄疸。泡球蚴若侵入肝门静脉分支,则沿血流在肝内广泛播散,形成多发性寄生虫结节,出现肉芽肿反应,可诱发肝硬化和胆管细胞型肝癌;侵入肝静脉则可随血循环转移到肺和脑,引起相应的呼吸道和神经系统症状如咯血、气胸和癫痫、偏瘫等。

相关推荐

多房棘球蚴病相关医生

更多>

  • 蒋青伟,主治医师
    蒋青伟 主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消化内科

    擅长疾病:胰胆疾病(胰腺和胆管肿瘤、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胆管结石等)、胃肠息肉和消化道早癌的内镜下诊断和治疗。

  • 芦波,主治医师
    芦波 主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消化内科

    擅长疾病:消化系统疾病

  • 谭蓓,主治医师
    谭蓓 主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消化内科

    擅长疾病:消化系统(胃、肠、肝、胆、胰腺)疾病的临床诊治,消化内窥镜胃镜、结肠镜等操作技能。

  • 史冬雷,主任护师
    史冬雷 主任护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急诊科

    擅长疾病:急诊急救护理知识;心肺复苏技术指导;急诊预检分级分诊(指导急诊就医,按病情分级就诊等);急危重症患者护理;护患沟通。

  • 潘国宗,主任医师
    潘国宗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消化内科

    擅长疾病:消化系常见病及疑难病,各种肠病、肠功能紊乱及消化道肿瘤等。

多房棘球蚴病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