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K缺乏病(维生素K缺乏病 )

别名:
维生素K缺乏症,获得性凝血酶原减低症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治愈率:
95%
多发人群:
所有人群
发病部位:
典型症状:
颅内出血 颅内压增高 齿龈出血 脑膜刺激征 脂溶性维生素缺乏
并发症: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治疗方法:

维生素K缺乏病有哪些症状?

  一、症状

  主要表现为轻重不一的出血症状。常见有鼻出血、牙龈渗血,皮下青紫,黑粪,月经过多,痔疮出血,创面与术后渗血等。深部组织血肿与关节腔积血较少见。偶可见颅内出血危及生命。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出血症状常常很突然,无预兆。

  1.维生素K缺乏症:轻度维生素K缺乏,在临床上可无出血现象,仅能借助凝血酶原时间测定以肯定诊断。当浓度降低至正常的35%~40%时,在损伤处如创口、溃疡面、针孔及刷牙后往往呈现渗血。手术、麻醉、失血或其他原因引起肝功能损害时,凝血酶原浓度下降更多,出血加重。若浓度下降至正常的15% ~20%以下,往往可出现自发性出血现象,如皮下出血,或在受压处如背部、臀部、大腿以及撞击或穿刺部位,均可发生大小不等的青紫或血肿。常有鼻衄及齿龈出血,或甚至有血痰、黑粪等。患肛痔者常流血不止,较少病例有血尿。大量血液丧失或颅内出血可危及生命。

  2.新生儿出血症:为本病特殊表现之一。出生后肠道内尚无足够细菌合成维生素K,而人乳中维生素K又极少,故血液凝血酶原浓度继续下降,至第2~3天达最低水平(约为正常的10%~40%)。此后凝血酶原浓度逐渐上升,至第7~8天时才恢复。在出生一周内可有胃肠道出血,继以其他出血倾向。如有颅内出血时,可引起脑膜刺激征及颅内压增高症候群,发生呕吐,角弓反张等。

  二、诊断

  根据症状,体征和病史可疑诊为维生素K缺乏的可能,当PT和PTT延长时即可确诊。治疗性试验有助于排除肝脏病患。

相关推荐

维生素K缺乏病相关医生

更多>

  • 刘澎,主任医师
    刘澎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血液科

    擅长疾病:擅长各类血液病,特别是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及各类贫血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积极开展了干细胞新移植技术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这些技术的开展为相关疾病患者改善疗效、延长生存提供了有效手段。

  • 徐建民,主任医师
    徐建民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血液科

    擅长疾病:血液肿瘤、造血干细胞移植

  • 蔡则骥,主任医师
    蔡则骥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内科

    擅长疾病:内科疾病的诊断、血液科疾病的诊治

  • 黄德铭,主任医师
    黄德铭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内科

    擅长疾病:内科疑难杂症:发热、腹痛、代谢综合征、高粘滞血症、血细胞减少或增多症

  • 顾月英,主任医师
    顾月英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内科

    擅长疾病:内科疾病及血液科疾病

维生素K缺乏病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

相关问答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