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传染性单核细...(小儿传染性单核细... )

别名:
小儿传单
传染性:
有传染性
治愈率:
多发人群:
幼儿人群
发病部位:
典型症状:
肚子疼 吞咽困难 结膜充血 斑丘疹 肝脾肿大
并发症: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治疗方法: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有哪些症状?

  一、症状

  本病的症状和体征多种多样,其临床表现的发生率也有很大的差异。潜伏期一般4—15天,起病或急或缓,有上呼吸道炎症的前驱症状。幼儿大多数症状较轻,年长儿症状明显。几乎均有发热,无固定热型,持续1—3周,有的病例低热可长达3个月,中毒症状常不明显。淋巴结肿大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全身浅表淋巴结均可受累,以颈外侧区常见。肝脾肿大,半数以上病儿发现脾大,并可伴压痛,可因外伤或用力过猛致脾破裂;约1/3病儿有肝大。大多数病儿有咽痛,呈咽峡炎、扁桃体炎,如扁桃体分泌物、扁桃体白膜形成。咽峡炎是本病最重要的表现,有时是惟一的症状。

  1.一般症状

急性或隐袭起病。乏力、发热和肌痛,发热可高可低,持续1~2周后骤退或渐退,也有持续3~4周或持续低热达3个月之久。部分病人伴缓脉,类似伤寒。

  发热期典型表现:

  (1)不规则发热:

体温38℃~40℃,热程l~3周,无固定热型,全身中毒症状不显著,病程早期可有相对缓脉。

  (2)咽峡炎:

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可有渗出物,或有灰白色假膜形成。

  (3)淋巴结肿大:

70%可有明显淋巴结肿大,在病程第一周就可以出现颈后及全身淋巴结肿大并压痛,肿大的淋巴结很少超过3cm,硬度中等,无粘连,常于热退后数周才消退。

  2.鼻咽部表现

最常见为咽峡部、腭垂充血,扁桃腺充血肿大,甚至少数可发生呼吸困难或吞咽困难。扁桃腺表面可有厚霜样渗出物,少数有假膜形成。

  3.淋巴结肿大

是本病主要表现之一。多见于颈后区淋巴结,但全身浅表淋巴结均可累及。淋巴结一般呈轻、中度肿大、直径在3~4cm以上者少见。硬度中等,分散无粘连,压痛不明显。肿大的淋巴结大多需在热退后数周消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可引起腹痛等症状。

  4.肝脾肿大肝肿大者占20%~62%

多在肋下2cm以内,可伴谷丙转氨酶升高,部分病人有黄疸,半数病人可有轻度脾肿大,伴有压痛,偶可发生脾破裂。

  5. 皮疹

约1/3的病例在病后4~6天出现皮疹,其形态呈多形性,或斑疹、丘疹,皮肤出血点或猩红热样红斑疹,软腭可有出血点。约持续一周左右渐退。

  二、诊断

  本病常可累及心、肺、肝、肾,出现咳喘、黄疸、血尿、惊厥及瘫痪失语等症状。病程2~4周,临床表现不一,根据主症又分为腺肿型(以淋巴结及脾肿大为主);咽峡炎型(以咽峡炎和发热为主);热型(以发热、皮疹为主);肝炎型(以黄疸、肝损害为主);肺炎型(以发热、咳喘为主);脑型(以精神神经症状为主)等。恢复期全身症状消退,但精神疲软,淋巴结和脾肿大消退较慢,可持续数周或数月。

相关推荐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相关医生

更多>

  • 王丹华,主任医师
    王丹华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儿科

    擅长疾病:早产儿营养、发育评价和早期干预指导,婴幼儿营养、生长发育和心理卫生,新生儿疾病,普通儿内科疾病。

  • 宋红梅,
    宋红梅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儿科

    擅长疾病:儿童疑难病的诊治,包括风湿免疫病特别是不明原因发热和自身炎症性疾病、肾脏病、感染性疾病以及部分遗传性疾病。

  • 魏珉,主任医师
    魏珉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儿科

    擅长疾病:小儿内科疾病,特别是肾脏病,风湿免疫病和糖原贮积症、肝豆状核变性、肾小管酸中毒、低磷抗D佝偻病等遗传代谢病。

  • 丁国芳,主任医师
    丁国芳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儿科

    擅长疾病:新生儿疾病、早产儿急救和管理、新生儿黄疸的诊断和治疗、婴儿营养和喂养、以及普通小儿内科疾病的诊治。

  • 朱传槱,主任医师
    朱传槱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儿科

    擅长疾病:小儿肾病综合征,紫癜性肾炎,狼疮肾炎,血尿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

相关问答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