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别名: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治愈率:
10%
多发人群:
感染性疾病和恶性疾病多发
发病部位:
典型症状:
肚子疼 呼吸困难 皮肤出血点
并发症: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治疗方法: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应该如何预防?

  1.预防:

  1)防治原发病(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rimary diseases)

  预防和去除引起DIC的病因是防治DIC的根本措施。例如控制感染,去除死胎或滞留胎盘等。某些轻度DIC,只要及时去除病因,病情即可迅速恢复。

  2)改善微循环障碍(Improvment of microcirculatory diaturbance)

  采用扩充血容量、解除血管痉挛等措施及早疏通阻塞的微循环。

  3)建立新的凝血与纤溶间的动态平衡(Establish new balance between coagulation and fibrolysis)

  在高凝期可应用抗凝药物如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阿斯匹林等阻止凝血过程的发动与进行,预防新血栓的形成。出血倾向十分严重的病人,可输血或补充血小板等凝血物质以及使用纤溶抑制剂。

  2.其他注意事项:

  本病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休克致死亡。

相关推荐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相关医生

更多>

  • 刘澎,主任医师
    刘澎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血液科

    擅长疾病:擅长各类血液病,特别是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及各类贫血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积极开展了干细胞新移植技术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这些技术的开展为相关疾病患者改善疗效、延长生存提供了有效手段。

  • 徐建民,主任医师
    徐建民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血液科

    擅长疾病:血液肿瘤、造血干细胞移植

  • 顾静文,
    顾静文
    未开通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血液科

    擅长疾病:各种贫血和血液系统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 陈字,副主任医师
    陈字 副主任医师
    未开通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血液科

    擅长疾病:血液系统肿瘤性疾病,包括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

  • 周建国,
    周建国
    未开通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血液科

    擅长疾病:疑难血液病诊治,如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白细胞减少症,MDS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友病,抗凝血治疗等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