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症(低血糖症 )

别名:
饥厥,食厥,低血糖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治愈率:
95%
多发人群:
糖尿病患者
发病部位:
典型症状:
心动过速 焦虑 易饿 空腹低血糖 单纯性晕厥
并发症: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治疗方法:

低血糖症应该如何预防?

  预防:

  1.避免诱发因素

  (1)饮食不当:饮食无规律,进主食量突然减少;注射胰岛素或口服磺脲药物后,进餐时间延迟;过量饮酒、吸烟。

  (2)运动不当:运动量突然增加,或运动时间延长至胰岛素作用高峰期,空腹洗澡。应避免在胰岛素高峰期运动量过大。

  (3)合并肾动能不全:因胰岛素代谢障碍、肾糖异生减少、热量摄入少等原因,晚期糖尿病肾病极易出现低血糖。此期胰岛素用量应适当减少,使血糖控制在稍高的水平。

  (4)脆性糖尿病病人:因胰岛功能完全丧失,血糖极不稳定,易发生低血糖与高血糖交替出现。应尽量生活规律,处于平静状态。在用胰岛素时加用双胍类药物,或安置胰岛素泵。

  2.合理用药 用药不合理是发生低血糖的主要原因。对于糖尿病的治疗要个体化,不同的时期病程的长短,合并并发症的不同,以及年龄、体形等的差异,选择应用针对性的降糖药物。应严格掌握各种降糖药物的适应证。

  (1)初发的2型糖尿病,一般首先非磺脲类药物,待用药1~2周,复查血糖控制不理想者,再加用磺脲类药物。根据对药物的反应,若血糖下降幅度较大,选用短效、缓和的药物,如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喹酮(糖适平)等;血糖下降幅度较少,选用中、长效,较强的药物,如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齐特(达美康)等。根据血糖水平逐渐调整剂量。

  (2)肾功能不全者,尤其是Ⅴ期糖尿病肾病病人,由于存在自主神经病变,肾脏糖异生作用减退,极易发生低血糖,因此,应避免用药剂量过大,作用过强。

  (3)对于接受胰岛素治疗后的1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数天后易发生低血糖,这种低血糖常发生在血糖控制后不久,此时胰岛素用量要及时减少,当血糖控制接近正常时应经常询问病人有无饥饿感,或评出偏低血糖先兆。

  (4)对于病史长,年龄较大,有自主神经病变,冠心病的病人,不要强求其血糖完全正常。

  (5)病程较长。胰岛功能差,基础分泌量缺乏,短效胰岛素用量不足,血糖不降,用量加大又易发生低血糖,尤其是短效胰岛素三餐前用,常空腹血糖高,误认为胰岛素用量不足,反复加量,引起夜晚低血糖,此时,应在晚间或餐时给予中、慢胰岛素锌,也可以用双胍类降糖药使血糖稳定。

  (6)预防糖尿病病人严重的低血糖,最好的方法是安装胰岛素泵。

相关推荐

低血糖症相关医生

更多>

  • 李梅,主任医师
    李梅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内分泌科

    擅长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诊治。

  • 夏维波,主任医师
    夏维波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内分泌科

    擅长疾病: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

  • 史轶蘩,主任医师
    史轶蘩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内分泌科

    擅长疾病:激素分泌性垂体瘤,特发性生长激素缺乏、低促性腺激素性性功能低减,下丘脑垂体疾病。

  • 曾正陪,主任医师
    曾正陪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内分泌科

    擅长疾病: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内分泌性高血压等各种内分泌疾病。

  • 肖新华,主任医师
    肖新华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内分泌科

    擅长疾病: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

低血糖症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