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抓病(猫抓病 )

别名: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治愈率:
65%-75%
多发人群:
儿童
发病部位:
典型症状:
发烧 丘疹 恶心与呕吐 淋巴结肿大 斑丘疹
并发症: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治疗方法:

猫抓病就诊?

猫抓病就诊指南针对猫抓病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猫抓病挂什么科室的号?猫抓病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医生一般会问什么?猫抓病要做哪些检查?猫抓病检查结果怎么看?等等。猫抓病就诊指南旨在方便猫抓病患者就医,解决猫抓病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典型症状 发烧、丘疹、恶心与呕吐 最佳就诊时间 无特殊,尽快就诊 就诊时长 初诊预留2天,复诊每次预留1天 复诊频率/诊疗周期 门诊治疗:每周复诊至 恶心消失后,不适随诊。 就诊前准备 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 常见问诊内容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 2、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 3、有发热、疲乏、厌食、恶心等伴随症状? 4、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5、治疗情况如何? 6、有无药物过敏史? 重点检查项目 1.病原体培养和分离 从患者血液、淋巴结脓液和原发皮肤损害处可分离培养出汉赛巴通体,则诊断肯定。 2.免疫学检查 (1)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 测定患者血清中的汉赛巴通体特异性抗体,其效价≥1:64为阳性。病程早期及4~6周以上两份血清效价有4倍以上增长,对诊断也有意义。本试验是一种简便、快速、灵敏及特异性较好的确诊本病最易推广应用的方法。 (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IgM) 检测抗汉赛巴通体IgM抗体,敏感性强,特异性较好,有临床诊断价值。ELISA-IgG抗体敏感性较低,不能作为实验室诊断标准。 (3)皮肤试验 采用从淋巴结穿刺液经加热杀菌后作抗原,取抗原0.1ml前臂掌侧皮内注射,48小时出现直径≥5mm的硬结者为阳性,周围有30~40mm水肿红晕,此红晕一般存在48小时,硬结可持续5~6天或4周。皮肤试验为迟发型变态反应,较灵敏与特异,其假阳性约在5%。间隔4周反复2次尚阴性可除外猫抓病诊断。感染后皮肤试验阳性反应可保持10年以上。 3.分子生物学检测 近年来采用PCR、巢式PCR或PCR原位杂交技术,从淋巴结活检标本、脓液中检出汉赛巴通体DNA,阳性率可达96%。但这种特异性及敏感性高的方法实验条件要求较高,难以作为临床常规检查。 4.病理组织学检查 对于活检组织作Warthin-Starry和Brown-Hopps组织染色或组织电镜检查,在组织细胞中发现多形性革兰阴性的病原体有助诊断。但组织染色不能区别巴通体的不同菌型或其他病原体。 5.血常规 病程早期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结化脓时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血沉加快。 诊断标准 本病可根据患者猫狗接触、抓咬史,染色法、皮肤试验、血清试验检测出汉赛巴通体即可确诊。

相关推荐

猫抓病相关医生

更多>

  • 蒋青伟,主治医师
    蒋青伟 主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消化内科

    擅长疾病:胰胆疾病(胰腺和胆管肿瘤、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胆管结石等)、胃肠息肉和消化道早癌的内镜下诊断和治疗。

  • 芦波,主治医师
    芦波 主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消化内科

    擅长疾病:消化系统疾病

  • 谭蓓,主治医师
    谭蓓 主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消化内科

    擅长疾病:消化系统(胃、肠、肝、胆、胰腺)疾病的临床诊治,消化内窥镜胃镜、结肠镜等操作技能。

  • 潘国宗,主任医师
    潘国宗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消化内科

    擅长疾病:消化系常见病及疑难病,各种肠病、肠功能紊乱及消化道肿瘤等。

  • 钱家鸣,主任医师
    钱家鸣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消化内科

    擅长疾病: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恩病),胰腺癌,胰腺炎,肠易激综合症等疑难杂症。

猫抓病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