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震颤(特发性震颤 )

别名:
家族性震颤,良性特发性震颤,原发性震颤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治愈率:
55%-65%
多发人群:
20~30岁和50~60岁这两个年龄段...
发病部位:
典型症状:
疲劳 焦虑 震颤 静止性震颤 手的搓丸样动作
并发症: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治疗方法:

特发性震颤就诊?

特发性震颤就诊指南针对特发性震颤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特发性震颤挂什么科室的号?特发性震颤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医生一般会问什么?特发性震颤要做哪些检查?特发性震颤检查结果怎么看?等等。特发性震颤就诊指南旨在方便特发性震颤患者就医,解决特发性震颤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典型症状 手的搓丸样动作、静止性震颤 最佳就诊时间 无特殊,尽快就诊 就诊时长 初诊预留1天,复诊每次预留半天 复诊频率/诊疗周期 门诊治疗:每周复诊至不定期震颤消失后,不适随诊。 就诊前准备 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 常见问诊内容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 2、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 3、有无疲劳、焦虑等伴随症状? 4、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5、治疗情况如何? 6、有无药物过敏史? 7、家中是否有特发性震颤患者? 重点检查项目 1.CT,MRI检查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或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对鉴别诊断有意义。 2.肌电图(EMG) 可记录到4~8 Hz的促动肌-拮抗肌同步化连续发放活动,另有约10%患者表现为促动肌-拮抗肌交替收缩,单运动单元分析显示电冲动是集合性或同步化的,震颤发作期间募集相中新募集的运动单元有异常高的瞬间20~50Hz放电频率。 3.基因分析 对确诊某些遗传性肌张力障碍疾病有重要意义。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经常出现姿势性和(或)动作性震颤,饮酒后减轻,有家族史,不伴神经系统其他症状体征,应考虑特发性震颤可能。 1.震颤的临床分级 1996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特发性震颤研究组提出的震颤临床分级为5个等级。 0级:无震颤。 Ⅰ级:很轻微震颤(不易发现)。 Ⅱ级:易发现的幅度不到2cm无致残性震颤。 Ⅲ级:明显的幅度2~4cm部分致残性震颤。 Ⅳ级:严重的幅度超过4cm致残性震颤。 2.特发性震颤诊断标准 美国运动障碍学会及世界震颤研究组织提出的特发性震颤诊断标准。 (1)核心诊断标准: ①双手及前臂动作性震颤。 ②除齿轮现象,不伴其他神经系统体征。 ③或仅有头部震颤,不伴肌张力障碍。 (2)次要诊断标准: ①病程超过3年。 ②有家族史。 ③饮酒后震颤减轻。 (3)排除标准: ①伴其他神经系统体征,或震颤发生前不久有外伤史。 ②由药物,焦虑,抑郁,甲亢等引起的生理亢进性震颤。 ③有精神性(心因性)震颤病史。 ④突然起病或分段进展。 ⑤原发性直立性震颤。 ⑥仅有位置特异性或目标特异性震颤,包括职业性震颤及原发性书写震颤。 ⑦仅有言语,舌,颏或腿部震颤。

相关推荐

特发性震颤相关医生

更多>

  • 刘鸣,
    刘鸣
    未开通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神经内科

    擅长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商慧芳,住院医师
    商慧芳 住院医师
    未开通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神经内科

    擅长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彭蓉,主任医师
    彭蓉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神经内科

    擅长疾病:帕金森病的诊断,内科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的术前评估。熟悉痴呆,脑血管病,癫痫,头痛及失眠等的诊疗。

  • 周东,
    周东
    未开通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神经内科

    擅长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刘凌,
    刘凌
    未开通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神经内科

    擅长疾病:癫痫及发作性疾病的诊治。

特发性震颤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