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性损伤(吸入性损伤 )

别名: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治愈率:
60%
多发人群:
所有人群
发病部位:
典型症状:
呼吸困难 声音嘶哑 心率增快 粘膜充血
并发症: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治疗方法:

吸入性损伤护理?

吸入性损伤一般护理

  吸入性损伤护理:

  1.气道护理

  气道吸入性损伤后,对微生物的易感性增加,呼吸道成为全身感染的重要途径,因此,气管切开患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是吸入性损伤治疗中一项重要措施。

  2.湿化

  烫伤患者吸入干燥的空气,会使气管内分泌物粘稠度增加造成堵塞,导致肺部感染,只有充分湿化引流排痰才能有效地防止肺部感染。(1)气道滴液:配置无菌生理盐水(60ml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4000U)每0.5~1h气道滴液2~3ml,每日更换气道滴液。(2)用盐水纱布1~2层盖在外套管处一般2h更换1次,也根据实际具体情况随时更换。

  3.雾化

  通过超声雾化吸入含抗生素的雾化液每日3次,每次15~20min,以达到稀释痰液的目的,有利于痰液咳出。同时鼓励患者有效的咳嗽,辅助患者定时翻身、拍背。

  4.吸痰

  吸痰前选择合适的一次性吸痰管,先加大氧流量到5L/min,观察患者全身情况,均2min后吸氧给予吸痰,注意无菌操作,吸痰动作要轻、稳、准、吸引压力0.033~0.0553mPa,吸引时间不应超过10~15s,不可持续吸痰,以免产生阵发性咳嗽,低氧血症,血压降低和心律失常 。每次吸痰时往气管内注入一定量的无菌生理盐水3~4ml,吸痰时由里向外、左右转动,不要固定在一处,注意旋转拔出吸痰管,充分吸净包括粘附在气管壁上的分泌物,吸痰完毕亦给予5L/min吸氧,同时严密观察患者口唇紫绀、呼吸频率、痰液的性状、量及颜色,患者平稳后调节氧流量。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生命体征是衡量机体疾病某一阶段好转与变化的指标,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及护理提供依据 。用持续心电监护来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注意患者高热、呕吐、急性胃扩张等并发症的观察。

  6.吸氧

  吸氧可提高肺泡气氧分压和PaO 2 ,使动脉血氧饱和度和血氧含量增加,故可提高对组织的供氧。根据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调节吸氧流量,本病例采用气管内中流量吸氧12天,然后给于双侧鼻导管低注量吸氧4天。

  7.控制感染

  给予抗生素治疗,除气管内滴液和雾化吸入加入庆大霉素外同时进行静脉给药全身抗生素治疗。

  8.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每天用75%酒精消毒气管导管外及周围皮肤,保持气管切口纱布清洁干燥,每日更换敷料2次,如有痰液污染及时更换,导管外口用1~2层无菌纱布覆盖,可防止外界空气接触污染,内套管每4h煮沸消毒1次,每天口腔护理2次。

  9.病室管理

  保持病室温度25℃~28℃,每天用紫外线空气消毒2次,每次1h,注意保护患者眼睛。病室地面每天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拖地两次。限制探访,防止交叉感染。

  10.心理护理

  患者因意外事故造成对以后的工作产生恐惧,担心留下后遗症,我们应以熟练的操作技术和热情周到的服务来赢得信赖,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相关推荐

吸入性损伤相关医生

更多>

  • 史冬雷,主任护师
    史冬雷 主任护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急诊科

    擅长疾病:急诊急救护理知识;心肺复苏技术指导;急诊预检分级分诊(指导急诊就医,按病情分级就诊等);急危重症患者护理;护患沟通。

  • 马遂,主任医师
    马遂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急诊科

    擅长疾病:各类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循环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等。

  • 于学忠,主任医师
    于学忠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急诊科

    擅长疾病:重症肺炎以及心肺复苏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在急危重症方面,特别是在重症肺炎救治的临床研究取得一定成效。在心肺复苏质量的监测、急诊与危重病医学的融合发展、心肺复苏与心律失常进展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 李凡,副主任护师
    李凡 副主任护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急诊科

    擅长疾病:急诊预检分级分诊(指导急诊就医,按病情分级就诊);急诊急救护理知识;心肺复苏技术指导;急危重症患者护理;压疮预防及护理;胃管、尿管、及空肠营养管等管路维护。

  • 郭树彬,主任医师
    郭树彬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急诊科

    擅长疾病:危机病症处理

吸入性损伤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