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菌病(螺菌病 )

别名:
鸡螺旋体病,小螺菌鼠咬热
传染性:
有传染性
治愈率:
60%
多发人群:
所有人群
发病部位:
典型症状:
乏力 头痛 局部淋巴结肿大 关节痛 肌痛
并发症: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治疗方法:

螺菌病是怎么回事?

  一、发病原因

  小螺菌鼠咬热(spirillary rat-bite fever)由小螺菌感染引起。曾命名为鼠咬热钩端螺旋体。本菌为需氧菌革兰染色阴性,呈棒状而僵硬的螺旋形微生物,无荚膜及芽孢,菌体长约3~6μm,宽0.2~0.6μm,顶端有鞭毛,运动迅速,可循其长轴旋转,亦可通过鞭毛前后穿行。人工培养不能生长,但动物接种可以繁殖。小螺菌在自然界生存能力弱,对酸敏感,对热敏感,55℃30min即被杀死,对砷剂、青霉素等敏感。

  二、发病机制

  鼠咬热的确切发病机制迄今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病原体在鼠咬伤时进入人体,沿局部淋巴管至淋巴结,在该处繁殖而引起淋巴结炎;并周期性的侵入血流而导致临床症状周期性发作。

  三、病理改变

  基本病理变化为中毒性、出血性和坏死性改变。

  (1)全身性病理改变:主要为肝和肾小管皆显示毒性出血和坏死,脑充血、脑水肿及神经细胞变性,胃肠炎。

  (2)局部病变:被咬伤的部位出现肿痛,呈紫色,有水疱形成或组织坏死,淋巴结肿大。

相关推荐

螺菌病相关医生

更多>

  • 蒋青伟,主治医师
    蒋青伟 主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消化内科

    擅长疾病:胰胆疾病(胰腺和胆管肿瘤、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胆管结石等)、胃肠息肉和消化道早癌的内镜下诊断和治疗。

  • 芦波,主治医师
    芦波 主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消化内科

    擅长疾病:消化系统疾病

  • 谭蓓,主治医师
    谭蓓 主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消化内科

    擅长疾病:消化系统(胃、肠、肝、胆、胰腺)疾病的临床诊治,消化内窥镜胃镜、结肠镜等操作技能。

  • 潘国宗,主任医师
    潘国宗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消化内科

    擅长疾病:消化系常见病及疑难病,各种肠病、肠功能紊乱及消化道肿瘤等。

  • 钱家鸣,主任医师
    钱家鸣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消化内科

    擅长疾病: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恩病),胰腺癌,胰腺炎,肠易激综合症等疑难杂症。

螺菌病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