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心室间隔...(妊娠合并心室间隔... )

别名:
妊娠合并罗惹氏病,妊娠合并室间隔缺损,妊娠合并先天性心室间隔缺损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治愈率:
多发人群:
妊娠妇女
发病部位:
典型症状:
心悸 乏力 室间隔缺损 收缩期杂音 收缩期反流性杂音
并发症: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治疗方法:

妊娠合并心室间隔...是怎么回事?

  一、发病原因:

  妊娠初3个月内风疹病毒感染(可能也包括巨细胞病毒、柯萨奇病毒、疱疹病毒等的感染)影响胎儿心血管发育,妊娠期间母亲服用可致畸形的药物,高原地区氧分压低的环境,早产使胎儿无足够时间完成发育等是引起先心病的环境因素。其他如孕妇高龄(35岁以上)、营养不良、酗酒、早期先兆流产,接触放射线等也可能是致病因素。

  二、发病机制:

  由于左心室压力高于右心室,在缺损处产生左向右的分流。分流量多少取决于缺损大小、右心室的顺应性和肺循环的阻力。如心室间隔缺损直径<0.5cm,对分流产生较高阻力,分流量小,肺循环量稍大于体循环,孕妇能较好耐受。

  大型缺损,左向右分流量大,肺循环血流量可达体循环的3~5倍,流入左心房、左心室后又分流至右心室,因而左、右心室负荷均增加。肺循环血流量的增多引起肺动脉压力升高,当肺动脉压力等于或高于体循环压力时,则出现双向或右向左分流而产生发绀,即形成艾森曼格综合征。

  根据缺损的位置可分为5型:

  1.室上嵴上缺损 位于右心室流出道,室上嵴上方和主、肺动脉瓣下,可伴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此型较少见。

  2.室上嵴下缺损 位于室间隔膜部,又称膜部缺损,此型最多见,占心室间隔缺损总数的60%~70%。

  3.隔瓣后缺损 位于右心室流入道,三尖瓣隔瓣后方,约占20%。

  4.肌部缺损 为肌小梁缺损,心肌收缩时缺损变小,故左向右分流量少。

  5.共同心室 室间隔膜部和肌部均未发育或为多个缺损,较少见。

  缺损直径为0.1~3.0cm,位于膜部者较大,肌部者较小。缺损小者以右心室增大为主,缺损大者以左心室增大为主。

  室间隔缺损对于妊娠的影响在于缺损口径小的孕产妇只要不发生右向左分流,一般发生心力衰竭的少,能顺利度过妊娠与分娩。缺损较大者常会有肺动脉高压症状,并可出现右向左分流和心力衰竭。临产后可使肺动脉高压加重,导致血液右向左分流及发绀。

相关推荐

妊娠合并心室间隔...相关医生

更多>

  • 刘昌伟,主任医师
    刘昌伟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血管外科

    擅长疾病:腹主动脉瘤腔内微创治疗、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外科治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颈动脉、锁骨下动脉、内脏动脉的介入治疗、各种血栓栓塞疾病的外科治疗。

  • 郑月宏,主任医师
    郑月宏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血管外科

    擅长疾病: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的诊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肾动脉狭窄、颈动脉体瘤、静脉曲张等外周动脉、静脉疾病的手术、介入治疗。

  • 陈跃鑫,副主任医师
    陈跃鑫 副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血管外科

    擅长疾病:血管疾病的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包括下肢缺血、动脉硬化闭塞、糖尿病足、颈动脉狭窄、锁骨下动脉狭窄、大动脉炎、腹主动脉瘤、胸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深静脉血栓、脉管炎、布加综合症、髂静脉压迫综合症等。

  • 王磊,主管护师
    王磊 主管护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血管外科

    擅长疾病:深静脉血栓预防(基础、物理、药物预防)及血栓发生后如何居家护理,血管外科疾病(动脉及静脉疾病)患者居家阶段自我照顾。

  • 管珩,主任医师
    管珩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血管外科

    擅长疾病:各种血管外科疾病的诊治。

妊娠合并心室间隔...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

相关问答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