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衣原体感染(新生儿衣原体感染 )

别名: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治愈率:
40%
多发人群:
儿童人群
发病部位:
典型症状:
肺部感染 呼吸困难 低烧 发绀 啰音
并发症: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治疗方法:

新生儿衣原体感染是怎么回事?

  一、发病原因

  衣原体感染人体后,首先侵入柱状上皮细胞并在细胞内生长繁殖,然后进入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细胞内增殖。由于衣原体在细胞内繁殖,导致感染细胞死亡,同时尚能逃避宿主免疫防御功能,得到间歇性保护。衣原体的致病机理是抑制被感染细胞代谢,溶解破坏细胞并导致溶解酶释放,代谢产物的细胞毒作用,引起变态反应和自身免疫。

  衣原体 1957年开始把衣原体归于细菌类,这一主张已获得越来越多的微生物学家的支持。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只能在寄主细胞内生长,能通过细胞滤器的微生物。因而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病毒。但它又有细胞壁结构,借二分裂繁殖,含DNA和RNA二种核酸,胞浆内有核糖体,对磺胺和多种抗生素敏感,这些特性又类似细菌。按伯杰氏新的分类,衣原体属立克次氏体纲衣原体科。衣原体属Ⅰ为沙眼衣原体组衣原体,这组衣原体在寄主细胞浆内形成致密型包涵体,其中含有丰富的糖原,碘染色阳性。对磺胺药和环丝氨酸类药物高度敏感。衣原体属Ⅱ为鹦鹉热衣原体组衣原体,这组衣原体在寄主细胞浆内的包涵体呈疏松型,不含糖原,碘染色阴性,对磺胺药不敏感,对环丝氨酸类药物低度敏感。

  衣原体感染的传染源是患者及携带者,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性生活和接触感染者的眼分泌物,新生儿的感染大多来源于分娩时所经产道,其母生殖道衣原体检测往往阳性。

  二、发病机制

  感染性:衣原体(原始小体)侵入人体后,首先附着宿主上皮细胞表面的外膜受体,通过细胞的吞饮作用进入细胞,进入细胞后原始小体体积增大成网状小体,依靠宿主细胞的营养物质,以二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成新的原始小体,并形成含有众多原始小体的包涵体(inclusion),最终包涵体膜胀破,释出原始小体再扩散感染邻近的上皮细胞。

  破坏宿主:衣原体寄生于宿主细胞可直接抑制宿主细胞的代谢,溶解寄生细胞,释放溶酶及各种代谢产物,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造成损伤。由于机体对衣原体的特异性免疫力弱,持续时间短,故衣原体易发生反复持续感染。

相关推荐

新生儿衣原体感染相关医生

更多>

  • 王丹华,主任医师
    王丹华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儿科

    擅长疾病:早产儿营养、发育评价和早期干预指导,婴幼儿营养、生长发育和心理卫生,新生儿疾病,普通儿内科疾病。

  • 宋红梅,
    宋红梅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儿科

    擅长疾病:儿童疑难病的诊治,包括风湿免疫病特别是不明原因发热和自身炎症性疾病、肾脏病、感染性疾病以及部分遗传性疾病。

  • 魏珉,主任医师
    魏珉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儿科

    擅长疾病:小儿内科疾病,特别是肾脏病,风湿免疫病和糖原贮积症、肝豆状核变性、肾小管酸中毒、低磷抗D佝偻病等遗传代谢病。

  • 丁国芳,主任医师
    丁国芳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儿科

    擅长疾病:新生儿疾病、早产儿急救和管理、新生儿黄疸的诊断和治疗、婴儿营养和喂养、以及普通小儿内科疾病的诊治。

  • 朱传槱,主任医师
    朱传槱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儿科

    擅长疾病:小儿肾病综合征,紫癜性肾炎,狼疮肾炎,血尿

新生儿衣原体感染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