嘧啶5′-核苷酸缺...(嘧啶5′-核苷酸缺... )

别名: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治愈率:
20%
多发人群:
遗传患者
发病部位:
典型症状:
脾肿大 智力减低
并发症: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治疗方法:

嘧啶5′-核苷酸缺...是怎么回事?

  一、发病原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二、发病机制

  P5′N是一种锌(Zn)依赖的金属酶,受Cr2 、Zn2 、Mg2 激活,而Hg2 、Pb2 等明显抑制其活性。随着红细胞成熟衰老,P5′N含量逐渐减少。P5′N存在由不同基因编码的Ⅰ、Ⅱ两种亚型,除存于红细胞外,Ⅰ型还存在于脑组织。

  核糖体RNA在正常网织红细胞内降解为5′-核苷酸,其不易弥散的代谢产物(胞苷、胸苷及尿苷单磷酸盐)由P5′N再磷酸化而形成可弥散的产物透出细胞。P5′N缺乏性网织红细胞内聚集大量胞苷和尿苷复合物,可使总核苷酸池较正常红细胞中扩大5倍以上。由于核糖体在缺陷细胞内不能正常降解,从而大量聚集而形成瑞特染色中嗜碱点彩颗粒。由于缺陷性红细胞内大量消耗磷酸腺苷而非磷酸嘧啶,故P5′N缺乏症以前归类于“高ATP综合征”。

  关于P5′N缺乏症溶血机制为:红细胞中P5′N严重缺乏时嘧啶类核苷酸堆积,通过竞争性抑制ATP酶和ATP生成相关酶,用6-磷酸葡萄糖酸竞争性抑制和用NADP非竞争性抑制G-6-PD,此外酸性嘧啶核苷酸的堆积,使红细胞内pH下降,进一步使G-6-PD和6PGD活性降低,影响了戊糖磷酸旁路活性,此二者均干扰ATP产生。从而使红细胞寿命缩短,出现为慢性非球形红细胞溶血性贫血。

相关推荐

嘧啶5′-核苷酸缺...相关医生

更多>

  • 刘澎,主任医师
    刘澎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血液科

    擅长疾病:擅长各类血液病,特别是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及各类贫血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积极开展了干细胞新移植技术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这些技术的开展为相关疾病患者改善疗效、延长生存提供了有效手段。

  • 徐建民,主任医师
    徐建民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血液科

    擅长疾病:血液肿瘤、造血干细胞移植

  • 顾静文,
    顾静文
    未开通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血液科

    擅长疾病:各种贫血和血液系统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 陈字,副主任医师
    陈字 副主任医师
    未开通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血液科

    擅长疾病:血液系统肿瘤性疾病,包括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

  • 周建国,
    周建国
    未开通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血液科

    擅长疾病:疑难血液病诊治,如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白细胞减少症,MDS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友病,抗凝血治疗等

嘧啶5′-核苷酸缺...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

相关问答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