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出血症(新生儿出血症 )

别名:
新生儿出血病,新生儿低凝血酶原血症,新生儿黑便,新生儿自然出血症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治愈率:
60%
多发人群:
好发于出生1周内新生儿
发病部位:
典型症状:
颅内出血 瘀斑 呕血 胃肠道出血 腹腔出血
并发症: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治疗方法:

新生儿出血症是怎么回事?

  一、发病原因

  病因为维生素K缺乏。维生素K缺乏的原因有:

  1.维生素K储存量低 由于维生维生素K经过胎盘的通透性差,孕母维生素K很少进入胎儿体内,孕母维生素K只有10%可通过胎盘达到胎儿,胎儿维生素K贮量少,故婴儿出生时血中维生素K水平普遍较低,肝内维生素K储存量亦低。早产儿、小于胎龄儿等低出生体重儿血中维生素K水平更低。

  2.摄入不足 母乳中维生素K的含量(15µg/L)仅为牛奶(60µg/L)的1/4,同时母乳喂养儿肠道菌丛产生维生素K也较少,初生母乳量又不足等等,因此,母乳喂养者发病率较牛奶喂养者高15~20倍。母亲饮食中缺乏维生素K,如绿色蔬菜、豆类、肝及蛋等,更至维生素K的缺乏。

  3.合成不足 维生素K主要由正常肠道菌群合成,初生新生儿肠道菌群尚未建立,影响维生素K的合成。肠道炎症或口服抗生素等可抑制肠道正常菌群,致使维生素K合成不足。

  4.其他 患儿有肝胆疾患,先天性胆道闭锁等,因胆汁分泌减少,可影响维生素K的吸收,加重维生素K缺乏。某些因素可促使维生素K不足的新生儿发生出血,比如母亲产前应用某些药物,如抗惊药、抗凝药(双香豆素)、利福平、异烟肼等,妊娠或分娩过程发生合并症等,可加重维生素K缺乏。

  二、发病机制

  维生素K缺乏之所以导致出血,是由于某些凝血因子的凝血生物活性直接依赖于维生素K的存在。凝血因子Ⅱ、Ⅻ、Ⅸ、Ⅹ的谷氨酸残基需要经过羧化过程,它们的谷氨酸残基需羧化为γ-羧基谷氨酸,具有更多的Ca2 结合位点,增加钙结合位点,才具有凝血的生物活性。这一羧化过程需要一种依赖于维生素K的羧化酶参与,故这4种凝血因子又名维生素K依赖因子。如发生维生素K缺乏,这4种凝血因子就没有活性,上述4种凝血因子只是无功能的蛋白质,不能参与凝血过程,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出血。

相关推荐

新生儿出血症相关医生

更多>

  • 王丹华,主任医师
    王丹华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儿科

    擅长疾病:早产儿营养、发育评价和早期干预指导,婴幼儿营养、生长发育和心理卫生,新生儿疾病,普通儿内科疾病。

  • 宋红梅,
    宋红梅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儿科

    擅长疾病:儿童疑难病的诊治,包括风湿免疫病特别是不明原因发热和自身炎症性疾病、肾脏病、感染性疾病以及部分遗传性疾病。

  • 魏珉,主任医师
    魏珉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儿科

    擅长疾病:小儿内科疾病,特别是肾脏病,风湿免疫病和糖原贮积症、肝豆状核变性、肾小管酸中毒、低磷抗D佝偻病等遗传代谢病。

  • 丁国芳,主任医师
    丁国芳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儿科

    擅长疾病:新生儿疾病、早产儿急救和管理、新生儿黄疸的诊断和治疗、婴儿营养和喂养、以及普通小儿内科疾病的诊治。

  • 朱传槱,主任医师
    朱传槱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儿科

    擅长疾病:小儿肾病综合征,紫癜性肾炎,狼疮肾炎,血尿

新生儿出血症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