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吻棘头虫病(巨吻棘头虫病 )

别名:
棘头虫病,猪巨吻棘头虫病
传染性:
有传染性
治愈率:
85%
多发人群:
儿童
发病部位:
典型症状:
肚子疼 恶心与呕吐 消瘦
并发症: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治疗方法:

巨吻棘头虫病是怎么回事?

  一、发病原因

  病原体:

  成虫的颜色为乳白色或淡红色,体表有明显的横皱纹,特别是其体前部比较明显。虫体呈圆柱形,前端粗大,后端渐细,尾端钝圆。颈部短,呈圆柱形,与吻鞘相连。无口及消化道,营养物质自体表吸收。整条虫体由吻突、颈部和躯干三部分组成。吻突呈球形,可伸缩,其周有5~6排尖锐透明的吻钩,每排6个,呈螺旋形排列。寄生时,吻突插入黏膜,甚至穿透黏膜层。雌虫大小约为(20~65)cm*(0.4~1.0)cm,雄虫大小约为(5~10)cm*(0.3~0.5)cm,呈长逗点状,尾端有一交合伞。

  虫卵呈卵圆形,深褐色,大小约为(67~110)μm*(40~65)μm,平均为91μm*47μm。卵壳厚,卵壳上布满着斑点状的小穴,颇似桃核。卵壳由四层组成,外层薄而无色,易破裂;第二层厚,褐色,有皱纹,两端有小塞状结构;第三层为受精膜;第四层不明显。成熟虫卵内含一个幼虫——棘头蚴。

  感染过程:

  成虫寄生在猪小肠内,卵随粪便排出,能在土壤中生存好几个月。卵被中间宿主——金龟子的幼虫(蛴螬)吞食,在其体内发育为感染性幼虫。其中间宿主为金花龟属的金龟子(Cetonia aurata)、鳃角金龟属的金龟子。猪在拱土时吞食含有感染性幼虫的蛴螬或金龟子时即遭感染。自幼虫侵入猪体到发育为成虫约需2—4个月。虫体可在猪体内寄生10—23个月。人可因偶然吞食中间宿主或棘头体污染的饮水或食物而受到感染,但人不是该虫的适宜宿主,所以在人体内,棘头虫大多是不能发育为成熟的卵和产卵的。

  猪巨吻棘头虫的感染也与人们的生活习惯有关,在流行区,儿童有烧吃、炒吃,甚至生吃天牛、金龟的习惯,所以患者以学龄前儿童和青少年为主。

  二、发病机制

  虫体吻钩附于肠粘膜上,造成粘膜组织充血、出血、坏死并形成溃疡。随后由于结缔组织的增生,局部形成包块。虫体损伤达肠壁深层造成肠穿孔,引起局限性腹膜炎。少数病人可由于肠粘连而出现肠梗阻。此外,常因虫体更换固着部位,使肠壁组织发生多处病变。

  虫体代谢产物等毒性物质被人体吸收后,患病者可出现阵发性腹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消瘦、贫血等症状;继而可能会出现失眠、多梦等神经精神症状。

  虫体吻突不断向肠壁深层侵犯,可穿破肠壁,造成肠穿孔,引起局限性腹膜炎和腹腔脓肿等并发症;有时因肠粘连而引起肠梗阻等严重征象。

相关推荐

巨吻棘头虫病相关医生

更多>

  • 蒋青伟,主治医师
    蒋青伟 主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消化内科

    擅长疾病:胰胆疾病(胰腺和胆管肿瘤、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胆管结石等)、胃肠息肉和消化道早癌的内镜下诊断和治疗。

  • 芦波,主治医师
    芦波 主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消化内科

    擅长疾病:消化系统疾病

  • 谭蓓,主治医师
    谭蓓 主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消化内科

    擅长疾病:消化系统(胃、肠、肝、胆、胰腺)疾病的临床诊治,消化内窥镜胃镜、结肠镜等操作技能。

  • 史冬雷,主任护师
    史冬雷 主任护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急诊科

    擅长疾病:急诊急救护理知识;心肺复苏技术指导;急诊预检分级分诊(指导急诊就医,按病情分级就诊等);急危重症患者护理;护患沟通。

  • 潘国宗,主任医师
    潘国宗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消化内科

    擅长疾病:消化系常见病及疑难病,各种肠病、肠功能紊乱及消化道肿瘤等。

巨吻棘头虫病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

相关问答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