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症状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减少症状应该做哪些检查?血小板减少症状有哪些相似症状?

常见检查

检查名称 检查部位 检查科室 检查作用
血小板计数 血液血管 血液科  1.生理变化 (1)正常人每天PLT有6%~10%的波动,一般晨间较低,午后略高;春季较低,冬季略高;平原居民较低,高原居民略高;静脉血平均值较末梢血略高。 (2)新生儿PLT较少,3个月后达成人水平。 (3)女性比男性约高9%,女性月经前PLT降低,经后逐渐上升;妊娠中晚期升高,分娩后1~2d降低。 (4)剧烈运动和饱餐后PLT升高,休息后恢复至原来水平。 (5)急性酒精中毒时可降低。 2.病理变化 (1)增多 ①持续性增多: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800×10^9/L);继发性增多: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样脾肿大;原因不明性增多:伴白细胞增多症、原发行性的嗜中性多核细胞增多症等。 ②一过性增多: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大失血、急性溶血等。 ③脾切除术后或脾肿大、脾发育不全或脾萎缩、肝硬化等。 ④多发性骨髓瘤、霍奇金病、网状细胞瘤、结核、结节性关节炎、慢性胰腺炎、创伤及某些恶性肿瘤早期。 ⑤PLT>700×10^9/L,存在感染或凝血机制的紊乱或贫血等。 (2)减少 ①生成减少,如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放射病、某些药物(如抗感染治疗、防惊厥药、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等。 ②破坏过多,如免疫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脾功能亢进及体外循环等。 ③消耗过多,见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④某些病毒感染(风疹、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 ⑤PLT<60×10^9/L,存在出血或传染病的危险。 影响因素: 1.抽血后立即轻轻颠倒混匀,防止血小板黏附和聚集而使计数假性降低。 2.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栓前状态使血小板易于聚集。 3.大量巨大血小板或小红细胞的存在,影响血小板的检测。 4.药物影响 (1)增加:β-受体阻断剂,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和磷中毒均可致血小板增加。 (2)减少:β-受体兴奋剂,抗有丝分裂药、代谢拮抗药物致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检查项目 血液血管 血液科  体检保健科  血小板检查项目是对血液中的血小板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用于诊断血小板异常。有助于我们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身体有清晰的认识,一旦异常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血小板聚集试验 血液血管 血小板聚集试验主要反映血小板的聚集功能。增高见于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静脉血栓形成、高β脂蛋白血症、抗原一抗体复合物反应、人工瓣膜、口服避孕药、高脂饮食及吸烟等。减少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储存池病、May-Heegglin异常、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肝硬化、尿毒症、感染性心内膜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等。
血小板压积 血液血管 血液科  血小板压积对诊断多种血液疾病有重要意义。减低见于1.骨髓造血功能不良,血小板生成减少,2.有半数白血病患者MPV减低3.mpv随血小板数持续下降,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标志之一 pdw表示血小板体积大小的离散度,它低表示血小板大小比较一致!
平均血小板体积 血液血管 血液科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检查有助于出血性疾病的诊断。平均血小板体积增大见于:阵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巨大血小板综合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血栓性疾病。(2) 平均血小板体积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脾功能亢进、急性白血病化疗。
血小板活化因子 血液血管 血小板活化因子检查对于儿童支气管哮喘、脑梗死、心肌梗死的诊治十分重要。
血小板ATP释放试验 血液血管 血小板释放反应中产生的ADP在磷酸烯醇丙酮酸(PEP)作用下转变成ATP,通过荧光强度测定可计算出血小板释放的ATP和ADP总量。血小板ATP释放量减少:见于骨髓增生综合征;在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中。ADP及肾上腺诱导剂所致的血小板释放ATP量减少,而胶原诱导的释放量正常;在多发性骨髓瘤和何杰金病中亦减少。此外,在某些贮存池病中和服用抗血小板药后,ATP含量亦减低。
血管壁的检测 血液血管 血液科  体检保健科  血管壁的检测是采用出血时间(BT)测定皮肤受特定条件外伤后,出血自然停止所需要的时间。用于检查血小板和血管功能。

相关推荐

相关医生

更多>

相关医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