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热(胆热 )

别名: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治愈率:
99.9%
多发人群:
肝胆病患者
发病部位:
典型症状:
腹胀 口苦 头痛 右胁疼痛 鼻流浊液
并发症: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治疗方法:

胆热治疗?

胆热辨证论治

胆热中医治疗

  治疗法则:清热泻胆。

  一、中药治疗:

  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蒿芩清胆汤加味:青蒿12克、竹茹15克、半夏10克、赤茯苓12克、

  黄芩10克、枳壳10克、陈皮10克、碧玉散20克(包)、大黄10克,本方适用于少阳热重兼痰湿之证。纳上药,水煎,取汁300毫升,分2~3次温服,每日l剂。

  2.加减变化:呕吐酸水者,加服左金丸3~5克,每日3次;肢体痠痛者,加桑枝

  12克、薏苡仁15克、丝瓜络10克;湿热发黄,热重湿轻者,去陈皮、半夏,加茵陈25克;胸胁胀满者,加川楝子10克、佛手10克。

  二、中医的其他治疗:

  (一)外敷药物

  1.竹茹、生姜适量,绞汁,棉浸擦胸口,用于呕酸苦水。

  2.青皮15克,为末,醋炒敷胁下,用于胸胁胀痛。

  3.南星捣烂,置杯内,扣脐上,起泡挑去泄水,用于黄疸。

  (二)灌肠疗法

  1.生大黄25克,煎煮取汁150毫升,保留灌肠30分钟。

  2.生大黄20克,青蒿15克,黄芩15克,陈皮10克,水煎取汁150毫升,保留灌肠30分钟。

  施治要点:

  (一)本证为少阳胆经热甚之证,热郁少阳半表半里,以致权机不利,必以清胆之

  剂泄其热而利其枢机。

  (二)胆病影响脾胃,化生湿热痰浊,少阳相火衰煺易见呕逆吞酸等症;湿热留连

  易发黄疸,必辅以或加强辛开苦降芳化利湿煺黄之品。

  (叁)因胆热常可横逆于胃而形成胆胃不和之证,故治疗时,一则要注意胆胃并治提高疗效,二则要时时注意维护胃气,切勿过用苦寒,以免伤胃。

  (四)本证当与小柴胡汤证相鉴别,同为和解之剂,小柴胡和解少阳,主治寒热往来,胸胁苦满,本证乃寒热如疟,口苦膈闷,治以清胆利湿。虽同配伍黄芩,但本证特取善从少阳胆经领邪外出之青蒿,功在清芬透络。同时也应与饮停胁下的旋复花汤证区别。

相关推荐

胆热相关医生

更多>

胆热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