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内疝(腹内疝 )

别名: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治愈率:
95%
多发人群:
所有人
发病部位:
典型症状:
肚子疼 恶心 面色苍白 肠鸣音消失
并发症: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治疗方法:

腹内疝有哪些症状?

 一、腹内疝症状

 从新生儿到老年人均可发生腹内疝。临床表现为消化道梗阻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依据消化道梗阻发生的轻重缓急,其临床表现可有很大的差别。

  1.慢性不完全性肠梗阻表现

  疝入的肠管梗阻不完全时,可以仅表现为慢性病史。症状包括含糊的间歇性上腹痛、恶心呕吐、腹胀等。肠梗阻症状常发生在进食后,特别是暴食后明显。腹内疝梗阻时,由于肠系膜受压、肠壁缺血可致肠绞痛,腹部疼痛有时可较剧烈,躯干过伸或前屈均能加重腹痛。需与胃溃疡穿孔相鉴别。

  2.急性完全性肠梗阻表现

  当腹内压突然增高导致大量肠管疝入狭小的孔隙时,可突然转为急性完全性梗阻,病程进展迅猛,可在短时间内致使嵌顿的疝内容物较窄、坏死。病人在上述慢性病史的基础上突然出现急性肠梗阻的症状和体征。表现为突发性的腹部剧烈绞痛、进行性加剧,频繁呕吐,腹胀,排气、排便停止。查体可见腹胀或腹部局限性膨隆,有时可见到蠕动波,触及压痛性包块,肠鸣音亢进。若出现腹膜刺激征、肠鸣音消失,表明嵌顿的疝内容物可能已发生绞窄、坏死。

  腹内疝临床少见,主要表现为机械性肠梗阻。临床症状无特异,术前诊断相当困难,往往因肠梗阻剖腹探查后才明确诊断。加强对腹内疝的认识及其警觉性,熟悉其症状体征,对肠梗阻病人应高度警惕腹内疝的可能。

  二、诊断

  1.病史

  (1)病人曾有慢性、不完全性或完全性肠梗阻病史,如间歇性上腹痛、恶心呕吐、腹胀等,进食后不见缓解反而加重,躯干过伸或前屈均能加重症状,经保守治疗好转或症状体征消失。

  (2)在一般慢性肠梗阻的基础上突然转为急性完全性梗阻,又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

  (3)发病较突然且急剧、腹部触及肿块,过去无腹部包块病史,能够排除肠扭转、肠套叠、肠肿瘤等其他原因引起的肠梗阻。

  (4)急性肠梗阻病人,有上述临床表现,有慢性腹痛史而无手术史者,应考虑先天性腹内疝可能,如有胃肠手术史则应考虑后天性腹内疝的可能。

  2.临床特点

  (1)腹痛:

继发于腹部手术后的内疝有剧烈腹痛;伴有绞窄性肠梗阻症状,腹痛呈持续性并阵发性加重;网膜囊疝、隐窝疝可引起慢性单纯性肠梗阻,多为反复发作的轻度腹痛。

  (2)呕吐和便秘:

十二指肠旁疝、胃大部切除术后等高位内疝有频繁呕吐及便秘。隐窝疝、网膜囊疝等非嵌顿性腹内疝则多无恶心呕吐和便秘。

  (3)腹胀及肿块:

低位肠管的嵌顿性腹内疝可引起腹胀。网膜囊疝、十二指肠旁疝偶可在上腹部形成肿块及局限性腹胀,且叩诊呈鼓音,其他类型的内疝多不能触及肿块。

  (4)腹部手术后内疝:

多于肠功能恢复并开始进食时,突发剧烈腹痛、呕吐、停止排便排气,并有面色苍白、脉率加快及四肢发凉等休克症状和腹膜刺激征。

  3.辅助诊断

  X线钡剂造影有助于内疝的诊断,并可明确内疝的部位和类型。为避免加重肠梗阻,可选用较为安全的水溶性碘剂进行造影。肠梗阻形成后,腹部X线平片可显示出多个液平。肠系膜血管造影的可辅助诊断。B超检查可在腹内某一部位探测到异常积气,或见一团小肠襻聚集在一起,不易被推移,与装在一个袋内相似。

  4.剖腹探查

  当确有某种肠梗阻存在时,如恶心、呕吐,肠鸣音亢进,肠道出血及腹内某个部位有异常隆起时,应及时做剖腹探查术,并可确诊是否为腹内疝及其部位和类型。

相关推荐

腹内疝相关医生

更多>

  • 蒋青伟,主治医师
    蒋青伟 主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消化内科

    擅长疾病:胰胆疾病(胰腺和胆管肿瘤、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胆管结石等)、胃肠息肉和消化道早癌的内镜下诊断和治疗。

  • 芦波,主治医师
    芦波 主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消化内科

    擅长疾病:消化系统疾病

  • 谭蓓,主治医师
    谭蓓 主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消化内科

    擅长疾病:消化系统(胃、肠、肝、胆、胰腺)疾病的临床诊治,消化内窥镜胃镜、结肠镜等操作技能。

  • 潘国宗,主任医师
    潘国宗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消化内科

    擅长疾病:消化系常见病及疑难病,各种肠病、肠功能紊乱及消化道肿瘤等。

  • 钱家鸣,主任医师
    钱家鸣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消化内科

    擅长疾病: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恩病),胰腺癌,胰腺炎,肠易激综合症等疑难杂症。

腹内疝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