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生期心肌病(围生期心肌病 )

别名:
围产期心肌病,产后非炎症心肌病,产后心肌病,产后心脏病,产前心脏病,分娩前后心肌病,妊娠心脏病,中毒性产后心肌炎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治愈率:
30%
多发人群:
30岁左右经产妇
发病部位:
典型症状:
肚子疼 呼吸困难 右心衰竭 围产期心肌病变
并发症: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治疗方法:

围生期心肌病有哪些症状?

  围生期心肌病症状诊断

一、症状:

  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仅有心电图的T波变化而无症状,重者呈难治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临床表现:最常发生在产褥期(产后3个月内占80%,产后3个月后占10%),妊娠晚期较少见(仅占10%),在妊娠最后3个月前发病者几乎没有。杜旭军(1986)报道125例PPCM中,产前发病15例(占12%),产后5个月内发病110例(占88%);起病突然或隐袭,主要表现为左室心力衰竭的症状,Veille统计329例病人,大部分有心悸、呼吸困难、咳嗽和端坐呼吸等症状,1/3病人有咳血、胸痛、腹痛现象;有时伴有心律失常,以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多见,房室传导阻滞极为少见。25%~40%患者出现相应器官梗死的症状。如肺动脉栓塞者可突然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咯血和剧咳、缺氧等症状,大块肺梗死时则可引起急性右心衰竭,休克和猝死。脑梗死则可引起偏瘫,昏迷。物理检查特点为心脏普遍性扩大,搏动弱而弥散,心音低钝,心尖区几乎每例均可闻及病理性第3心音或奔马律。可有由心脏扩大相对二尖瓣和三尖瓣关闭不全而致的收缩期反流性杂音。双肺听诊有散在湿啰音,颈静脉怒张、肝大、下肢水肿、血压可增高、正常或偏低,上述体征可随心功能改善而迅速减轻或消失。

  二、诊断:

  首先应仔细排除妊娠前原有的心脏病,如风湿性心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其他类型的原发性或继发性心肌病及血栓性疾病。由于PPCM的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无特异性,通常用排除法做出诊断。

  有学者制定的诊断标准为:

  1.无心脏病史;

  2.发生于围生期内(妊娠后3个月或产后6个月)的心力衰竭;

  3.无其他可确定的心力衰竭原因;

  4.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

相关推荐

围生期心肌病相关医生

更多>

  • 张玉霄,主任医师
    张玉霄 主任医师
    未开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心血管内科

    擅长疾病:各类起搏器、转复除颤器(ICD)、心衰再同步化起搏器(CRT)植入、希浦系统生理性起搏及各类起搏器术后管理,冠心病支架植入及心理失常的药物和射频消融治疗。对难治性高血压、危重冠心病、心律失常、老年多器官疾病、心力衰竭的治疗经验丰富。

  • 王受益,
    王受益
    未开通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心血管内科

    擅长疾病: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心率失常,心功能不全

  • 韩自勋,
    韩自勋
    未开通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心血管内科

    擅长疾病:心血管内科相关疾病

  • 董乃琪,
    董乃琪
    未开通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心血管内科

    擅长疾病:高血压,冠心病,风心,心肌炎

  • 杨建波,副主任医师
    杨建波 副主任医师
    未开通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产科

    擅长疾病:产科各种高危妊娠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多胎,早产和产前、产后出血等产科并发症和妊娠合并心脏病、红斑狼疮等内外科合并症的预防和处理。

围生期心肌病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