颚口线虫病(颚口线虫病 )

别名:
棘颚口线虫病
传染性:
有传染性
治愈率:
65%
多发人群:
所有人群
发病部位:
典型症状:
肚子疼 恶心与呕吐 低烧 乏力 食欲不振
并发症: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治疗方法:

颚口线虫病有哪些症状?

  一、症状

  幼虫入侵后约3~4周(有时2个月以上),患者开始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特别是上腹部疼痛等前驱症状。按棘颚口线虫蚴在人体内引起病变的部位差异可分为皮肤颚口线虫病和内脏颚口线虫病两种临床类型。

  1.皮肤颚口线虫病 大多在感染后3~4周幼虫在皮下组织中移行,产生症状与体征。最常见的体征是局部皮肤出现移行性肿块,可呈间歇性出现。每次出现可持续1~2周。并伴有轻度发红、水肿、疼痛和痒感。移行的路径可有色素沉着。随着病程延长,发作次数可减少,症状亦减轻,发作时间缩短。虫体如近于体表,则发生皮肤硬结、线状疹或匍行疹,伴有剧痛。有时也可形成脓肿,或以脓肿为中心的硬结节,肿块大小如蚕豆或鸡蛋。偶尔,幼虫可自行钻出皮肤。

  2.内脏颚口线虫病

  幼虫侵入肝脏时可引起右上腹隐痛或胀痛,肝大。常伴食欲减退、恶心、疲乏等症状;感染胃肠道可形成肠壁肿块,可致不完全性肠梗阻,出现腹痛、腹胀、腹泻、便血、呕吐等症状,偶可在腹部扪及包块;移行至肺部出现咳嗽、胸痛、气促与咯血,可致胸腔积液或积血,偶尔虫体可随痰被咳出;侵入泌尿道可穿过膀胱组织,随尿液排出导致出现血尿,排尿异物感,但此型较少见;虫体进入眼部可引起外眼病变与眼内病变。前者表现为眼眶周围炎,出现眼痛、流泪、怕光、眼球周围红肿等。后者则表现为虹膜炎、前房或玻璃体积血、视网膜剥离等,严重者可致失明。若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则病情较重,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病死率较高,后遗症较常见。以神经根-脊髓炎、脑膜脑炎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较为多见。若幼虫移行至脊髓腔,则可刺激神经根,引起剧烈疼痛伴烧灼感。数日后出现肢体瘫痪或轻瘫。瘫痪以截瘫为主,伴尿潴留。若幼虫钻入头颅内,可引起脑膜、脑组织病变,出现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意识障碍、脑神经瘫痪或肢体瘫痪。幼虫钻入蛛网膜下腔易造成出血,患者表现为突然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呈血性而含有较多嗜酸性粒细胞。

  本病的诊断主要根据感染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病灶中检获虫体即可确诊。

相关推荐

颚口线虫病相关医生

更多>

  • 蒋青伟,主治医师
    蒋青伟 主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消化内科

    擅长疾病:胰胆疾病(胰腺和胆管肿瘤、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胆管结石等)、胃肠息肉和消化道早癌的内镜下诊断和治疗。

  • 芦波,主治医师
    芦波 主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消化内科

    擅长疾病:消化系统疾病

  • 谭蓓,主治医师
    谭蓓 主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消化内科

    擅长疾病:消化系统(胃、肠、肝、胆、胰腺)疾病的临床诊治,消化内窥镜胃镜、结肠镜等操作技能。

  • 潘国宗,主任医师
    潘国宗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消化内科

    擅长疾病:消化系常见病及疑难病,各种肠病、肠功能紊乱及消化道肿瘤等。

  • 钱家鸣,主任医师
    钱家鸣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消化内科

    擅长疾病: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恩病),胰腺癌,胰腺炎,肠易激综合症等疑难杂症。

颚口线虫病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