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 )

别名:
全身性红斑狼疮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治愈率:
0.1%(治愈率极低)
多发人群:
15~40岁女性
发病部位:
典型症状:
发烧 疲劳 关节疼痛 盘状红斑 肌痛
并发症: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治疗方法:

系统性红斑狼疮就诊?

系统性红斑狼疮就诊指南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挂什么科室的号?系统性红斑狼疮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医生一般会问什么?系统性红斑狼疮要做哪些检查?系统性红斑狼疮检查结果怎么看?等等。系统性红斑狼疮就诊指南旨在方便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就医,解决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典型症状 盘状红斑、关节疼痛 、肌痛 最佳就诊时间 无特殊,尽快就诊 就诊时长 初诊预留3天,复诊每次预留1天 复诊频率/诊疗周期 门诊治疗:每周复诊至肌肉疼痛减轻后,不适随诊。 严重者需入院治疗关节疼痛减轻后转门诊治疗。 就诊前准备 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 常见问诊内容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 2、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 3、有无关节痛、关节炎等伴随症状? 4、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5、治疗情况如何? 6、有无药物过敏史? 7、家中是否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重点检查项目 1.一般检查 由于SLE患者常可存在多系统受累,如血液系统异常和肾脏损伤等,血常规检查可有贫血、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降低;肾脏受累时,尿液分析可显示蛋白尿、血尿、细胞和颗粒管型;红细胞沉降率(血沉)在SLE活动期增快,而缓解期可降至正常。 2.免疫学检查 50%的患者伴有低蛋白血症,30%的SLE患者伴有高球蛋白血症,尤其是γ球蛋白升高,血清IgG水平在疾病活动时升高。疾病处于活动期时,补体水平常减低,原因是免疫复合物的形成消耗补体和肝脏合成补体能力的下降,单个补体成分C3、C4和总补体活性(CH50)在疾病活动期均可降低。 3.生物化学检查 SLE 患者肝功能检查多为轻中度异常,较多是在病程活动时出现,伴有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等升高。血清白蛋白异常多提示肾脏功能失代偿。在肾脏功能检查中尿液微量白蛋白定量检测,有助于判断和监测肾脏损害程度及预后。发生狼疮性肾炎时,血清尿素氮(Bun)及血清肌酐(Cr)有助于判断临床分期和观察治疗效果。 4.自身抗体检测 目前临床开展的SLE相关自身抗体常规检测项目主要有抗核抗体(ANA)、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抗dsDNA抗体)抗体、抗可溶性抗原抗体(抗ENA抗体)(包括抗Sm、抗U1RNP、抗SSA/Ro、抗 SSB/La、抗rRNP、抗Scl-70和抗Jo-1等)、抗核小体抗体和抗磷脂抗体等。对于临床疑诊SLE的患者应行免疫学自身抗体检测。ACR修订的SLE分类标准中,免疫学异常和自身抗体阳性包括: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抗磷脂抗体和ANA阳性。 5.组织病理学检查 皮肤活检和肾活检对于诊断SLE也有很大的帮助,皮肤狼疮带试验阳性和“满堂亮”的肾小球表现均有较高的特异性。 诊断标准 SLE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学和影像学检查。199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CR)修订的SLE分类标准中,明确将血液学异常、免疫学异常和自身抗体阳性等实验室检查列入了诊断标准。ACR修订的SLE分类标准中,免疫学异常和自身抗体阳性包括: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抗磷脂抗体和ANA阳性。皮肤活检和肾活检对于诊断SLE也有很大的帮助,皮肤狼疮带试验阳性和“满堂亮”的肾小球表现均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关推荐

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医生

更多>

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医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