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血型不合溶血病(Rh血型不合溶血病 )

别名: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治愈率:
70%
多发人群:
母新是RH阴性血的新生儿多见
发病部位:
典型症状:
水肿 肝肿大 脾肿大 腹水 胎儿水肿
并发症: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治疗方法:

Rh血型不合溶血病是怎么回事?

  一、发病原因

  尽管胎盘作为屏障可阻止胎血进入母体血循环,但仍可发生少量的渗透(经胎盘失血)。一旦胎儿红细胞抗原与母亲不合,使母亲产生相应的血型抗体,经胎盘输入胎儿体内,作用于胎儿红细胞,就可能产生新生儿溶血病。

  应用酸溶解技术可测出在妊娠3个月时,约有1/15孕妇血循环中出现胎儿红细胞。在正常妊娠期间,胎血进入母体循环的量很少,一般<0.1ml。但在分娩时,可能有>0.2ml的胎血进入母体血循环,从而可刺激母亲产生抗体。大量的经胎盘失血还可见于自动或人工流产、宫外孕、剖宫产、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以上均易造成母体对胎儿红细胞致敏。对ABO血型不合的双亲,其子代Rh溶血病的发生率低,原因是主要血型抗原不配合,使胎儿血在母体内很快被抗A或抗B凝集素所破坏,从而减低Rh抗原的致敏作用,减少了Rh溶血发生的机会。

  二、发病机制

  胆红素的排泄主要靠与葡萄糖醛酸酶结合的形式。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乏,产生葡萄糖醛酸胆红素减少,加之YZ2种转运蛋白缺乏,使胆红素从肝细胞转运至胆管系统发生障碍,这都是构成血胆红素增高的原因。

  Rh血型不合时,进入母体的胎儿红细胞先被巨噬细胞所吞噬,在巨噬细胞调理和抗原提呈作用下,需经相当的时间才能释放出足够量的Rh抗原,再刺激相应的淋巴细胞产生抗Rh抗体。这种继发的免疫反应发展缓慢,需时2~6个月。母亲首次产生的抗DIgM因含量低,存在时间短,不能通过胎盘,并不构成对胎儿的威胁。只有当原发反应后再次怀孕,可很快发生次发免疫产生IgG抗体,通过胎盘导致胎儿红细胞破坏而溶血。在IgG的4种亚型中,以IgG1和IgG3的抗D抗体最多见,如二者同时存在则往往溶血严重。

  Rh溶血病发生在第1胎一般只见于孕母以前曾接受过血型不合的输血或孕母的母亲Rh阳性,使孕母在胎儿时产生过抗Rh阳性抗体的初发反应,当自己怀孕Rh阳性胎儿时,可很快出现次发免疫反应而导致胎儿溶血,即所谓Taylor提出的“外祖母学说”。

  Rh血型不合溶血病主要见于胎儿Rh阳性和母亲Rh阴性时,但母亲为Rh阳性时亦可发生。如母亲为ee、cc,而胎儿为E或C时,母亲可产生抗E或抗C抗体。我国汉族人群中,RhCCDeeCcDee约占半数,且RhE的抗原性仅次于D,故上海报道母亲Rh阳性的Rh溶血病占整个Rh溶血病的1/3以上。北京儿童医院1974~1994年,20年间共收治Rh溶血病71例,占新生儿溶血病的4.6%,其中母亲为Rh阳性的溶血病占1/4。

相关推荐

Rh血型不合溶血病相关医生

更多>

  • 邓琦,主任医师
    邓琦 主任医师
    免费咨询 预约挂号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血液科

    擅长疾病:各种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包括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 邓琦,主任医师
    邓琦 主任医师
    免费咨询 预约挂号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血液科

    擅长疾病:各种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包括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 擅长疾病:综合内科病的诊治及健康调养,如:感冒咳嗽、胃痛腹泻、糖尿病、甲亢、失眠、头痛、疲劳、风湿、肾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脂肪肝、贫血、出血等。

  • 擅长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肿瘤性疾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殖性疾病;各类贫血性疾病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擅长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内科杂病,各类贫血、出血性疾患,胃肠道疾患、高血压、淋巴瘤及恶性肿瘤的诊治。

Rh血型不合溶血病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

相关文章